近幾年,總聽有人說,年味兒越來越淡了!這引起我的浮想:“年味兒”到底是什么? 所謂“年味兒”,似乎與美食有關。要過年了,家家戶戶煎炒烹炸,弄得滿街香氣撲鼻,尤其是炸魚、炸肉、松蘑燉雞的味兒,加上做豆腐的味兒,不用說,就知道要過年了。但那肯定不是年味兒的根本。因為做那些好吃的,是在過年之前;吃那些好吃的,是在過年之后。過年的中心是大年夜,而在我的故鄉,大年夜的吃食卻極為單調:餃子,而且是素餡的。此外就是對聯、燈籠、鞭炮等,它是年味兒的組成部分,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。 年味兒離不開香燭味兒。大年夜家家戶戶擺供桌、設香案,屋里屋外香煙繚繞,那香味兒是平時沒有的。一般百姓燒不起沉香之類,故鄉的香多是用松柏的鋸末做成,氣味極好。香味從一個個院子里飄出,繚繞整個村子,走在街上,真是讓人心醉。最美的年夜應該是大雪初晴,房頂、草垛都覆蓋著白雪,天是那樣高,星是那樣密,香味沁人心脾。 放鞭炮也有些講究,不能亂放。半夜起床之后,第一個進院子的是一家之長,他要先在院子里放一個“開門爆竹”,然后孩子們才可以出門。因為大年夜百神下界,固然有福祿壽三星高照,但各路妖邪也會來湊熱鬧,所以,要放鞭炮把它們趕走。 爆竹一聲,碎紅遍地,滿院祥瑞。這時候,點上燈籠,燒上香,開始擺供。供品多是早準備好的,普通百姓不可能像王侯之家那樣供三牲,但豆腐(福)、方肉(祿)、炸魚(余)、糕點不可少。需要新做的只有餃子,煮好之后,一碗一碗擺到供桌上。這時,主持的長輩開始在香案前焚“元寶”,同時默默祝禱。孩子們只能屏住呼吸,壓住咳嗽,遠遠地看著。直到元寶焚燒得差不多了,主持者一個暗示,孩子們才登場。他們的任務就是放鞭炮。鞭炮不能早放,也不能遲放,因為不能打擾神靈,更不能把財神轟走。鞭炮聲中,全家人聚集到香案前,無論老少,一個不能少,在天地面前三叩九拜。所謂過年,具體地說,就是這一時刻。在這個時刻之前,是年前,這個時刻之后,就是年后。接下來就是吃餃子,吃完后打開大門,新的一年就開始了。 傳統的年味兒,其實主要在種種忌諱和敬畏之中。小孩子過年,興奮、緊張而充滿敬畏;心里高高興興,卻一句話也不敢說,一件東西也不敢動,走路輕輕的,真可謂如履薄冰。 如今的中國,似乎要把一切節日都變成狂歡節,可惜狂不起來也歡不起來,于是就成了無聊的自娛。其實,無論哪一個民族,其節日都有娛樂和狂歡,卻又不只是娛樂和狂歡。小時候過年,整個村子靜悄悄,除了鞭炮聲的短暫喧鬧,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。沒有吵鬧和喊叫,沒有孩子的啼哭;連那些動不動就狂吠的惡犬,這時也不知哪里去了,家家戶戶大門洞開,拜年的人們出出進進,不必擔心狗會躥出來。據說,好狗是不會在大年夜吠叫的。如果叫,就像烏鴉或貓頭鷹的叫聲一樣,讓主人整整一年都心驚肉跳。 在天地神靈面前,自然要形端表正,心靜氣澄,恭恭敬敬,謹言慎行。尤其是一家之長,主持儀式,更是小心翼翼,不能出一點兒差錯。過年之際,可能出現的問題很多,幾乎一切都是“征兆”。比如,燈籠突然著火了;香爐里的香燒了一半,就滅了……這都可能是不祥之兆。為了避免這些事發生,就要有所準備,時時小心,處處謹慎,一舉一動全神貫注。 總之,過年不是狂歡的時刻,而是與天地神靈對話的時刻,那年味兒,離不開虔誠與敬畏。 >>>更多美文:空間美文
- Oct 15 Tue 2024 08:51
愛的等侯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